以下文章來源于網劇幫 ,作者殷貝
在4月26日,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電視劇網絡劇攝制組生產運行規范(試行)》。
規范規定,劇組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廣電總局的要求,在確保劇作主題思想導向正確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服化道管理,特定是強化細節把關,嚴肅認真、嚴謹細致,將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具體人員,切實從源頭防范服化道景不當使用和其他特定畫面及聲音出現細節錯誤、內容問題,全力確保各個方面的細節要素符合規定、不出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電視劇網絡劇攝制組生產運行規范(試行)》強調,劇組實行制片人中心制。在如今,在對創新內容極其渴求的影視產業真的可以工業化嗎?在此,我們分析制片人中心制的優勢。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電視劇網絡劇攝制組生產運行規范(試行)》.pdf

拍攝《殺死比爾》的美國導演演昆汀·塔倫蒂洛說,“電影確實是歐洲人發明的,很多電影藝術家也出現在歐洲,但是成功的工業化電影,全世界只有三個地方有,就是美國、印度和中國的香港,沒有歐洲。”
為什么美國電影工業能夠后來者居上,超過了歐洲?首先,我們要看到電影產業的一個天生的缺點。電影產業看起來風光無限,但其實規模很小。美國和中國電影一年的總票房大約在是100億美元左右。但是對比看,蘋果公司一家一年就是2000多億美元銷售額。整個電影行業的收入還不到一家公司的零頭,可以說非常小。
電影產業雖然看起來規模小,但是電影對社會的影響力又非常大。所以,無數的資本、外行、有藝術夢想的人,說拼命都想往里面擠。這些人和錢,看重的是電影的影響力,而不是作為產業的盈利能力,這就導致這個行業里的經濟規律經常被打破。只要這些干擾因素還在,電影行業的工業化之路就非常艱難。
例如,電影巨星卓別林和其他幾個著名的導演,一起創辦了一個獨立制片公司,叫聯藝電影公司。聯合的聯,藝術的藝,顧名思義,就是藝術家的聯合。但是很可惜的是,這個野心最終慘敗在一部片子上,叫《天堂之門》,這部片子把制作權交給了導演、藝術家,一開始的預算是700多萬美金,可最終拍完花了4400萬美金,超支六倍多??山Y果票房只有400萬美金。一部片子就把聯藝公司弄破產了。
這次之所以失敗,歸根結底是大家太相信導演中心制了,他們之所以如此信任導演中心制,是認為導演對于電影各個方面的理解其實高于大部分制片人,他們對電影更加有感情且更加認真負責,但是實際上,有些導演為了自己的藝術追求,在成本上很難把控。
因此,好萊塢電影工業的經驗是用制片人中心制取代導演中心制,讓商業理性來制約藝術感性。那制片人中心制是什么樣的呢?制片人的工作界面不是劇本,而是事先制定好的計劃。在片場,導演想改幾句臺詞,換個場景,制片人要拿著事先制定好的計劃表,一條條地跟導演對。
顯然制片人更看重商業回報,從而會在項目的開發過程中,更看重類型的確定性、演員組合的市場反應、影片元素的商業性,更強調視覺和聽覺感受,更重視故事的邏輯性和講述的流暢。制片人所關注的一切都不是從個人的審美喜好,而是觀眾想要看到什么樣的影片。這樣的影片就更具備被觀眾認可的基礎,避免成為某一個人的自嗨作品。
其實,制片人中心制,是指把項目的核心控制權集中在制片人手中,在電影的制作過程中全面貫穿營銷策略和團隊協作原則,通過嚴謹的調研、科學的制片流程,最大化的實現影片的商業價值的一種機制。
通俗來講,制片方守護的不是金錢,而是資本這一方的利益,更大范圍內協作體的利益。華人導演李安就是個典型的例子,1991年,李安準備拍攝電影《推手》,預算只有不到300萬人民幣,當時他還是個新手,連怎么跟演員溝通都還不熟練,李安的可貴就在這里,意識到,如果沒有專業的制片人來管理自己,很可能分分鐘就把電影拍“飛”了,預算就超標了。為此,李安專門跑到紐約去,請了獨立制片人特德·霍普來坐鎮。
請來的這位獨立制片人,要求李安每天晚上必須詳細計劃好拍攝計劃,第二天嚴格執行,拍攝節奏稍微慢一拍,特德就來給他敲警鐘。為了節省成本,特德還開掉了李安的助理導演,自己充當李安的助理導演兼司機。
在這種嚴格管理下,《推手》順利地在18天內完工,不僅投資方高興,還一舉樹立了李安在電影界的地位。李安后來也在回憶錄里承認,《推手》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來自特德的良好的職業規范。
前兩年,李安拍過一部在技術上有革命性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用的是120幀的電影技術。這是一次非常大膽的探索,但是很可惜,這部電影在票房上失敗了。那李安也不會被資本方拒之門外,因為他此前有《綠巨人》,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臥虎藏龍》,有《斷背山》,這些成績都儲藏在李安的信用賬戶里面。只要這個賬戶里面的信用資產存得多,資本方還是會繼續信任他,李安還是有翻盤的機會。
李安自己就說:“得奧斯卡這些東西是增加我的本錢。”拿這個本錢是干嘛的,就是用來搞創新用,搞冒險用的。
在國內,制片人都說年輕人就是創新的主力軍,但是在好萊塢不是這樣,資深導演攢夠本錢,就有機會搞創新,但是年輕導演反而會束手束腳,因為他一旦因為大膽創新,搞砸了一部片子的票房,他可能因此很難在圈子內有立足之地。創新更像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不是哪一個單點的努力可以做到的??此品浅?量痰碾娪肮I系統,其實是為藝術創新留下了充足的空間。
總的來說,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聯合會、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電視劇網絡劇攝制組生產運行規范(試行)》,明確了制片人的職責要求,劇組人員用工管理。相信不久,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制片人開始成長起來,在努力的進步中,未來,制片人會比導演更加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