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電總局公布了2021年12月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名單,至此,2021年電視劇備案項目數據有了全覽視圖。
從近年備案總數來看,2018年共備案電視劇1231部,2019年備案905部,2020年減少至670部,而2021年備案數量再次降低,僅498部,較2020年同比下降25.67%,再降四分之一份額。
在政策收緊、疫情變化,以及影視寒冬的相互影響下,2018年以來,熱錢撤退,市場遇冷,資本投資漸歸理性,同時在多項新規的作用下,影視公司和平臺各有所退,劇集市場提質減量效果明顯。
劇集體量縮水賦能,
電視臺自制劇比例提升
往年的全年電視劇備案數量曲線,多呈單純遞增遞減或起伏較大趨勢,與之相比,2021年備案數量最低為2月的33部,最高為12月的51部,其次為7月的49部,變化較為平穩。
雖然2021全年電視劇產量處于“低迷”狀態,但經歷連年的大幅度洗牌,平臺、制作公司與資方對市場的盲目熱情冷卻,大浪淘沙后,影視市場格局也在動蕩后逐步穩定。
從備案項目也可以看出,劇集集數仍在向短。
具體到項目層面,完美影視的《月里青山淡如畫》、山西廣播電視臺的《王子回環》、北京浩瀚星光的《我們的當打之年》、海潤影視的《老情書》,以及華錄百納的《上有老下有小》等多數作品,均將集數鎖定在20集到40集左右,且20集以下小體量劇逐漸增多。注水劇正逐年減少,電視劇市場全面迎接內容時代。
一邊,部分超長劇集和系列劇改為分季播出或階段拍攝,如《無憂面包店》《七十二家房客》《外來媳婦本地郎》《歡樂頌》系列等,其中《外來媳婦本地郎》是中國電視史上播出時間最久、播出集數最多的家庭情景系列電視短劇,截止至12月備案,該劇已經備案至4074集。
據國家廣電總局統計數據顯示,2021-2023年度《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甲種)》機構名單中僅剩41家,較2019-2021年度的73家,驟減32家。
名單中除華誼兄弟、華策影視、東陽歡娛、完美世界、檸萌影視等頭部制作公司外,其他多為騰訊、愛奇藝等視頻平臺和電視臺及事業單位,2021年起,電視劇備案較此前相比,電視臺自制作品比重提升。
12月電視劇備案中,該現象依舊明顯,黑龍江電影電視劇制作中心備案了40集近代革命題材劇《黑色火焰》,南京廣播電視集團備案40集當代都市劇《燦爛的季節》等機構制作作品均在備案之列。影視行業逐步歸于理性后,電視臺逐步通過臺網聯動和自制劇奪回話語權。
古代題材冷卻,
女性題材成市場熱門
古代題材投入大,風險高,但因此前仙俠劇、權謀劇、愛情劇所取得的市場聲量,制作公司和平臺仍在持續入局。
而今年,古代題材市場翻天覆地,已播出劇集收視口碑和經濟收益皆在下行;前頭部藝人接連爆雷,以及清朗行動余震,讓演員負面新聞風險不可預估;國家廣電總局出臺的備案新規中,再次加強了申報流程中對申報項目劇本的審查;近日,火極一時的耽改劇因影響青少年價值觀正式被明確禁令。
多種因素影響下,2021年古代題材備案數量再次降低,其中10月電視劇備案劇目古代題材數量為0,即便在單月備案數量最高的12月,古裝題材備案也僅有3部。古代題材劇備案數量和待播存量再次落潮。
為減小政策審查影響和投入風險,多數制作公司轉而選擇備案網絡劇,或臺網聯動,最大化避免損失,增加收益,現今古代電視劇的出品制作多以頭部公司和平臺自制為主。
比較受關注的項目有年代劇《天下運河》和光線傳媒備案的《山河枕》,以及華錄百納的古裝武打劇《絳龍吟》、華視國際的人物傳記劇《范仲淹》、湖南光芒娛樂的《一甌春》,以及人氣續作《大宋少年志2》等。
另一邊,2021年女性題材劇依舊格外亮眼,且題材更加多元化。都市題材劇有正午陽光備案的《歡樂頌》系列,以及檸萌影視的《二十不惑2》;職場劇方面有國內首部以女公訴人為題材,且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電視劇《公訴精英》;主旋律元素有山西廣電影視藝術傳媒的《太行奶娘》,以及吉林電視臺的《女子中隊》等。
而12月備案劇目中,女性題材劇《主角》改編自編劇陳彥的茅盾文學獎同名小說,該劇主要通過名叫憶秦娥的女演員,隨著改革開放從放羊娃到燒火丫頭再到配角直至主角奮斗過程的沉浮史,展現秦腔及大歷史的起起落落。陳彥此前透露該劇將由張藝謀執導,這也是張藝謀首次導演電視劇。
從備案項目幕后制作班底和演員的變化可以看出,女性題材正在走出傳統套路,試圖用多元化題材探索出全新的垂直化道路。
現實題材主導收視,
IP改編文學性提升
2021年伊始,革命歷史劇《覺醒年代》在一眾流量熱劇面前,屢次殺出重圍,甚至帶領主旋律劇集全面霸占豆瓣評分榜單,《山海情》《理想照耀中國》《功勛》等劇一度開啟了“央進省退”的市場現象,現實主義大劇再次回歸主流電視劇市場。
而與往年相比,現實題材作品的內容角度也更加全面。如講述中國幾代鐵路人奮斗史的《呼嘯的火車》,聚焦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的《南北通途》,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制作,講述了12309檢察服務中心故事的《12309》,以及正午陽光制作,書寫新時代縣委書記的職責使命的《縣委大院》等作品。皆在通過不同職位、領域、階層人物的視角還原真實生活,展現群眾精神風貌。
其中,剛在12月備案公示的30集電視劇《縣委大院》曾出現在騰訊2022年大劇片單中,該劇將由孔笙執導,王小槍擔任編劇,預計在今年3月拍攝,拍攝周期為6個月,將在年內播出。
此外,2021年備案的IP改編作品中,既有《迷航昆侖虛》《沉香如屑》《山河枕》等科幻、愛情、甜寵類、重生文等高流量作品,還有改編自楊沫《芳菲之歌》的《危亡時刻》,改編自蔣離子《老媽有喜》的《姐姐們的人生下半場》,改編自熊紅文《死刑迷城》的《無人目擊》等現實向作品。
且在后半年時,備案的IP改編作品邊界已從網文小說過渡到文學作品范圍,文學性和藝術性也在提升。
截至目前,在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陳彥的《裝臺》和《主角》、徐則臣的《北上》、梁曉聲的《人世間》等作品也進行了影視化改編備案。從故事體量、專業度和口碑來看,該類改編劇極有潛力成為劇集市場黑馬。
2021年,電視劇市場備案劇目數量再創新低,但從全年備案的作品可以看出,影視行業正在多項變革中積極調整,探索開發新題材新方向,規范化、高質量化、提升存量創新邊界將成為行業主要發展趨勢。
附:2021年電視劇備案劇目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