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最熱鬧的這幾年,愛優騰等互聯網平臺幾乎掌控了內容市場,也使得定價權、資源、甚至影視公司的命運都掌握在他們手中。不過,近兩年互聯網大廠開始有些失速,特別是在這個燒錢燒了十多年的流媒體市場里,虧損和難以增長的會員數字成了揮之不去的痛點。
這也使得芒果超媒憑借國內唯一一家盈利的長視頻平臺打響了名號,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特別是去年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等爆款節目的帶動下,芒果TV風光無兩。也是從去年開始,各大衛視開始加速自己的流媒體布局,SMG宣布東方衛視&BesTV+流媒體戰略正式落地,如今成果也開始顯現,《也平凡》登陸東方衛視、百視TV全網獨播,13集短劇《山野異事》在百視TV獨家上線,近期的百視TV有點忙。
這一正一反的走勢,似乎也在顯示著此刻正是衛視大力發展流媒體的好機會,而此刻,距離愛奇藝、騰訊視頻宣布會員破億也不到3年。如今,在這個已經被瓜分得差不多了的戰場里,現在做流媒體到底晚不晚?衛視能否借此挽回頹勢,又該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加速布局?
現在做流媒體,晚不晚?
“搶奪網絡主導權。”一位資深人士認為,如今各大衛視布局流媒體更多是被迫性的。
越來越多的電視臺面臨生存問題,真正賺錢的電視臺沒有幾個,廣電行業薪資早已低于新媒體,甚至低于當地平均工資水平。一位二線市級臺的從業者告訴骨朵,原先普通科員基本工資在4000元左右,但幾年前他們就開不起工資了。大多數人都干起了兼職,比如婚紗攝影、口才培訓。
投資人曹海濤表示,臺內拉廣告的壓力非常大,廣告商覺得平臺沒有好片不想投,臺里采購部又抱怨廣告不夠、銷售發行能力不強,很多時候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標志著電視臺的位置徹底被視頻平臺取代,但不知不覺,觀眾和廣告主的注意力就已經被視頻平臺吸引過去了。
2018年,多數電視臺的廣告收入已難覆蓋成本,靠財政性資金彌補預算缺口。2019年,頭部衛視廣告開始下滑,省級臺出現集體虧損,廣電全行業首次陷入虧損。根據《2018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廣告收入1864.49億元,雖然高于2017年,但主要是靠網絡媒體廣告收入帶動,而廣播電視傳統廣告收入下降。
越來越多的人不通過電視接收信息、體驗娛樂,也讓廣告不再青睞電視市場。各家的項目招商金額也不斷走低,以湖南衛視為例,湖南衛視完成的2018年招標總額是10.55億元,較2017年的12.52億元縮減2億元。2018年《歌手》的招商金額僅有8034萬,比2017年減少6466萬元,《快樂大本營》2019年的招商金額較2018年的3.9億縮水1.7億,湖南衛視在2019黃金時段的招商總額僅13.09億,是2018年的1/4。
早前和衛視端出席同一論壇,視頻平臺負責人都會特別高興,認為這是一種對他們的肯定,畢竟當時的視頻平臺還帶著“小眾”的標簽,在衛視端購買版權是其主要內容來源。如今,不過短短幾年時間,視頻平臺話語權擴大、衛視式微已成事實。在2017年,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樂視、搜狐視頻五大視頻網站的自制劇總量就已高達169部。
所有的資源都在向互聯網視頻平臺傾斜,作為主要內容輸出口的它們掌握了這個市場的版權競爭、價格控制、甚至重新制定了行業規則。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感受到,10年前的電視頻道是一個非常黃金的介質,如今大幅度貶值。
受眾的變化、廣告的變化、人們接受信息介質習慣的變化,促使了電視臺勢在必行的轉型。大家也普遍認為,疫情雖然刺激了流媒體的發展,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大家都開始打造自己的流媒體平臺:迪士尼、亞馬遜、蘋果等先后加大馬力追趕,都有要與Netflix搏一搏的架勢;2020年上海SMG宣布東方衛視&BesTV+流媒體戰略正式落地……但它只是加速劑,電視臺打造自己的流媒體平臺從而搶奪網絡主導權才是決定性因素。
“現在衛視的思路就是,左手電視臺,右手流媒體,兩手抓。”曹海濤這樣認為。如今愛優騰芒,以及B站、抖音、快手都在瓜分整個市場的份額,衛視平臺此刻再布局流媒體是否來得及?大家更多還是持樂觀看法。
東方衛視布局流媒體雖然和湖南衛視差了好幾年,但尹鴻覺得,“上海有較好的經濟實力和經營傳統,他們對版權內容的控制相對也會好一些,所以才會有轉型,大家也能看到一點效果。不過,能真正把流媒體做起來的電視臺也沒有幾家。”
但這似乎也成了目前衛視求生存必須要走的一條路。“衛視之前也曾想過很多自救辦法,如嘗試付費數字頻道,上百個數字頻道開通,希望能借此產生不錯的收益,但在中國電視市場充分競爭的前提下,付費數字頻道完全不占有獨特內容,也使得其不能開辟付費市場,最終這條路基本也被中斷,現在大部分數字付費頻道的經營都十分困難。”尹鴻認為,不論是付費還是廣告模式,大家在電視整個終端都有過嘗試,但目前都沒有走通。
互聯網平臺、芒果TV、百視TV,
如何積累基礎用戶?
好不好做都得做,那么如何做,又能做成什么樣?
衛視流媒體的領軍者非芒果TV莫屬,而從去年開始百視TV狠狠發力。根據東方明珠2021年中財報顯示:百視TV實現新增注冊用戶超600萬。而2021年1-4月,百視TV月活用戶規模(MAU)實現了15倍增長,截至6月30日,月活用戶規模同比增速超過2100%。
無論是新增用戶,還是月活躍用戶增速,百視TV的發展速度還是不錯的。
不過從打法上來看,各家在初期打造流媒體的方法存在差異。
愛奇藝作為互聯網平臺,其初始用戶積累離不開百度的流量支持,當時百度是網民獲取信息的第一大流量入口,根據相關報道顯示,在最初一年里,愛奇藝來自百度的流量高達70%。而2011年版權大戰打響,獨播內容也成了互聯網平臺PK的關鍵,愛奇藝也花5000萬買下《太平公主秘史》獨播權,2013年花了2億買《爸爸去哪兒》等6檔湖南衛視綜藝的獨家版權,之后便是如《盜墓筆記》《奇葩說》等內容自制的崛起。
2014年發展起來的芒果TV則靠的是獨播湖南衛視內容,《花兒與少年》《爸爸去哪兒2》《一年級》等節目,以及直播“火星弟弟”華晨宇北京演唱會,劇集《美人制造》以及首部網絡自制劇《金牌紅娘》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是從那時開始,湖南衛視集中全臺所有資源支持芒果TV發展,旗下節目也不再與其他新媒體合作。
如果說愛奇藝是靠百度和版權再到后期自制的方式積累用戶,而芒果TV是靠湖南衛視獨家內容供給獲得,百視TV的路則又不同,它缺少互聯網流量傾斜,也沒有將旗下全部內容放在百視TV獨播。如東方衛視的王牌綜藝《極限挑戰》《我們的歌》都出現在愛優騰等互聯網視頻平臺上,而去年新推出的綜藝《完美的夏天》也選擇了百視TV與騰訊視頻同步上線,不過百視TV上會獨家更新視頻加長版和花絮。
而一年來百視TV獨播衛視大劇數量也不多,今年11月由王珞丹、郭京飛主演的《兩個人的世界》是第一部東方衛視+百視TV獨家上線播出的劇集,近期的《也平凡》緊隨其后。
目前看來,相比于愛奇藝、芒果TV,百視TV的起始速度并沒有那么著急,不過它們完成初始用戶積累的核心打法是一致的,就是優質獨家內容,SMG這兩年也成立了好幾家公司投資版權內容。
這也正擊中了電視轉型面臨的最大的困難:手里缺少優質版權。尹鴻認為湖南衛視能轉型成功,就在于湖南衛視在30多年中堅持做屬于自己的內容,培養自己的創意元素,積累了充足的獨家內容資源,而且培養了一支從上游的生產制作鏈到下游的經營鏈都非常完整的團隊。但反觀其他電視臺,沒有獨家電視劇和長期使用的綜藝IP,優質紀錄片也很少,大部分都是制播分離購買的播映權。
目前在衛視流媒體轉型端,湖南衛視跑在了前列,而東方衛視正在加速。百視TV能否成為下一個芒果TV的聲音也不斷被大家提及。
“他們是老對手,但定位不一樣。湖南更加年輕化一點,東方更加時尚化一點,湖南衛視的受眾人群定位主要是在30歲以下,東方衛視主要在40歲以下。”曹海濤認為。這幾年芒果TV的引流和創新都走在前列,與這座城市人的性格密不可分。“電視湘軍、性格頑強”,這是曹海濤看好芒果TV的關鍵,他覺得無論是做投資,還是做內容,最關鍵是要會看人,要從人物性格定位這個公司或者行業的發展,換句話說就是要看“基因”。
大勢所趨下,
如何發揮衛視優勢?
優質獨播內容是百視TV想要壯大起來必須要走的一步路,如今百視TV除《兩個人的世界》《也平凡》這兩部獨播大劇外,《十六歲的花季》《圍城》等SMG自有版權的經典海派電視劇也都出現了,以及《山野異事》《云芊傳》《快把身體還給我》等微短劇也是百視TV獨家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一部作品放在百視TV獨播,沒有上線愛優騰,會不會因此降低劇集的基礎熱度,劇方愿意嗎?對此兔猻文化創始人袁哲給出了肯定答案。
近期雙方聯合出品的精品微短劇《山野異事》也在百視TV和百事通IPTV獨播。他告訴骨朵,他們和百視TV合作的一大原因是這個平臺有傳統影視基因、很尊重內容。是否懂內容也是近兩年影視市場被頻繁提及的字眼,越來越多從業者控訴互聯網平臺重數據、重流量。
百視TV和國內其他長視頻平臺的不同點之一是,它暫時并沒有廣告和開通彈幕功能。袁哲認為,“別看它現在體量不大,但這是一個很友好的空間,它沒有彈幕功能,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粉圈入侵,沒那么唯流量論。”
現在百視TV正處在爬坡期,對內容的接受度也相對較高,對想創新、打出一個標桿的項目制作方來說,它一個很友好的平臺,且資源傾斜力度要比其他平臺更大,更容易獲得首頁推薦位,“我們在選擇平臺時會考慮平臺受眾屬性、平臺發展走勢以及未來長線合作的可能性,對兔猻文化而言,百視TV在這三點都很符合需求。而且我們雙方都認為越早合作起來,越能夠跟平臺一起探索獨家內容的玩法。”袁哲表示。
而在尹鴻看來,衛視流媒體有一個互聯網平臺不可比擬的優勢——擁有一個有著強影響力的電視窗口。
“如今除自制劇外,很多劇集都是在電視上熱播后在流媒體才得到了高點擊,電視還是劇集的第一窗口。而問題是大部分電視臺都有這個優勢,但手里沒有版權,導致用戶還是會到互聯網上觀看。但如果電視臺有自己的流媒體平臺,第一窗口的廣告最后也流向了自己的流媒體,相當于多了一個容易產生影響力的介質,這恰恰是互聯網平臺不具備的優勢。”
這也是投資人曹海濤認為的“矩陣式營銷實現1+1>2的效果”。“網臺聯動是個趨勢,這邊衛視播,那邊流媒體平臺播。網臺聯動帶來矩陣式營銷,更加能受到大家的重視。這也是在打破壟斷、維護整個行業版權競爭公平性的好辦法,起碼多一些競爭,對整個平臺的發展是有好處的。”
而且大家也不必擔心衛視和視頻平臺之間有壁,兩者存在明顯的用戶差別,電視端內容不適合互聯網端觀看,尹鴻認為,越好的劇用戶差異越小。
“用戶差異大部分在分眾劇集上,比如青年向IP,但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是重疊劇,它在流媒體上的點擊量是最高的,在電視上也是播出最好的,而且現在互聯網不再局限于年輕人,如今互聯網用戶差不多已超10億,肯定不只有年輕人。”
可見,雖然流媒體平臺戰場火熱,愛優騰芒等將市場瓜分殆盡,但衛視布局流媒體并非沒有可能性,關鍵在于是否擁有足夠的創新力度,能否產出高質量內容,并將自身優勢聯動起來,實現衛視與流媒體1+1>2的效果,不然最終還是會淪為重復性建設。